【专访】庞亚辉:一辈子只做好净水这一件事
决定采访庞亚辉,其实是经过一番考虑的。说来惭愧,为了熟悉净水,朋友特意将我拉进了5个净水群,其中有3个我已呆了近一年,虽然每天都会不定期打开,浏览,去粗取精,但终究因为不太熟悉所以只好静静地呆着,仿佛在看着云卷云舒,去留无意。我发誓,其实我是好热闹的,进群也是抱着求知为目的。看着每天密密麻麻的头像闪动,不停推送的信息,我经常感慨万分,净水群真够热闹的,这群人每天都打着鸡血,谈市场,谈观点,也互相逗趣。说实话也真为他们高兴,至少他们的兴奋和热情感染了我,让我看到了产业的希望。但我还是坐着观望,不发声,甚至连大款们派发的红包也不抢。当然,我同样也希望自己并不是个边缘人,只是还没找到我想要的。
这些群里,我一直知道有那么一个人,也如我一般只是静静地呆着,很少发表言论,仿佛只是个看客。当然我非常清楚,他不是不熟悉净水,恰恰是太熟悉了。他就是庞亚辉,一位在净水产业摸爬滚打15年的70后青年,一位从安徽走进上海这个十里洋场来淘金的青年。说到庞亚辉,做净水的无人不识,国字脸,浓眉大眼,一幅黑框眼镜,白衬衣,黑西装……哪怕是盛夏、严冬,几乎都是一成不变,干净,干练,给人的感觉亦文亦武,还有那么一股子学究气。而事实上,无论是十许年的产业咨询生涯,还是Z近干起的实业,庞亚辉都没离开过水。采访中,庞亚辉用“这些年我在净水行业是越陷越深了”来做个人的总结,话里头的这份深情深深触动了我。
很早就听过这么一个故事,台湾著名剧作家、导演李国修,在懵懂年少时,曾对自己的父亲——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,抱怨过这样一句:做鞋做了一辈子,也没见你发财。没想到,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:“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,就靠着这一双手。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,哪一个少吃一顿饭,少穿一件衣裳?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,就算功德圆满。”就是这位伟大父亲的一句斥责,后来成就了李国修的一句经典人生格言——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,就算功德圆满。
无独有偶,企业家俞敏洪、作家池莉、数学大师陈省身、“两弹一星”元勋朱光亚……等大家都在“一辈子一件事”上苦下功夫,并且痴迷。我无意于将庞亚辉与他们相比,但庞亚辉的“越陷越深”同样让我钦佩。在采访中,尽管他表示“如果倒退15年,我也许会选择其他行业。”但我知道,他的这个如果,在2001年走进凤凰制水后,已经不可能了。
有人说,入行需要运气,不改行则需要毅力。98年毕业后,入职荣事达,求学《中国经营报》,辗转温州康泉电器、南京斯威特集团,对于庞亚辉来说,这是从学生到营销人变身必须交的学费。这期间的庞亚辉并不能算是安分的,或许70后的这一群人因为出生在一个半开放半传统的年代,大体上都有这个特点,一方面想找份适合的平台一干就是一生,力求安稳,一方面更想闯天下,不甘平淡。2001年,庞亚辉走进凤凰制水,并与团队一起通过半年时间,成功地推动了凤凰制水的全国市场布局,迅速使其成为该领域的LD品牌,也成为净水行业第一家品牌化运营的公司。比如“服务营销”、“1+X饮水解决方案”、“家庭分质供水”等营销理念,都是在那个时候推出的。小试牛刀的庞亚辉,仿佛找到了主心骨,始自沉淀,从实业到咨询再走进实业,辗转15载,与水的这份缘分由浅渐深,由深到专。
也许,我们很难再找到当初在中国营销网上才情横溢的“庞叶”(注:2001-2006年期间庞亚辉与叶秉喜搭档在中国家电营销界谈古论今,纵横捭阖,被称为家电业评论双雄。)豪华搭档了,也找不到斯威特期间一时风光无限的庞亚辉了,但我们收获了一个在净水行业堪称大师的庞亚辉,这应是无心插柳,但也理所当然。采访中,庞亚辉称自己算是净水行业的一位“老人”,比大多企业都时间长,见多了行业的起起落落,是是非非,可以说宠辱不惊了。Z近庞亚辉与朋友一起成立了“中净联”,意在解决厂商充分互动,持续学习,共同发展的问题,而他自己不仅是东家,也客串讲师,经常乐此不疲。
庞亚辉是个闲不住的人,经常性受邀奔赴全国各地公开授课,为净水产业做公益性质的培训和演讲,从产业研究到营销方法、渠道商培训等等一一涉足,同时也给不同规模、不同性质的净水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咨询服务。偶尔驻步静思,也是笔耕不辍,著书、写评论,做分析报告,将“家电评论双雄”的特质一直延伸到“净水行业”。目前,他还是净水行业两本专业刊物《直饮水时代》、《净水大视野》的专栏作家,每月雷打不动的两篇专栏见诸报端,业已坚持了8年。真让笔者汗颜!
如果真要为净水产业挑选一名产业的“布道者”,私以为,庞亚辉的当选率必定不低,作为一个营销人,15年间,他几乎见证了行业的发展,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。
从咨询到实业,从来由心
Q:做咨询与做实业有什么不同?在卓跃咨询中,你收获了什么?还有什么遗憾?
A:做咨询,自身更多的是承担起系统梳理和理念规划者的角色,前瞻性和教导性比较强,类似一个导师,但你起不了决定权,只能是建议权,企业能否采纳采纳多少,有很多的不确定性。同时,作为咨询,有时候你不能够完全掌控企业的真实情况,甲方有一定的对信息的隐藏性或者隐蔽性。
做实业,尤其创业型的企业,则需要落地、事无巨细均需全方位考量,一个个问题去全面掌控和解决。“低头拉车”和“抬头看路”,都得兼顾。
在卓跃咨询,为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,有的是短项目服务,有的是长期项目辅佐,Z长的跟踪服务了5年,帮企业获得成长的同时,自身也获得了成就感,副产品是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淬炼,正所谓“教学相长”。
遗憾的是,没有把卓跃咨询规模放大,个人财富积累也有限,身边原来的老同事,身价几千万上亿元的也有不少。
Q:是什么触动让你开始经营自己的水丽品牌?从咨询到做实业,对于你个人来讲,要做哪些调整?目前经营水丽近两年,这两年里你的付出和回报达到你的预期了吗?
A:其实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做实业或者做品牌的情结。尤其在做咨询服务形形色色的客户的时候,看的问题多了,经历的人和事也多了,还是希望能做一个自己基本上可以掌控的企业。
做咨询的时候,服务的客户也以净水行业企业居多,一直没有离开过净水圈子,正所谓不熟不做,所以创业时也就选择了净水行业,并收购了“水の丽”品牌,而不是从零开始创业。
其实“水の丽”品牌和水丽公司在市场上已经存在多年,自2009年就成立了,只是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经营。2013年底收购之后,通过整合、嫁接和转型,通过对团队的强化、产品线的调整、品牌形象的“变脸”提升和品牌再定位,在一年半的时间内,运营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期,而且第一年即实现不错的盈利。
与做咨询比起来,做实业需要投入的精力要大很多,方方面面都需要事无巨细地去考虑,比如规模突然放大,上下游供应链协调,渠道商的沟通,财务现金流的把控,团队的管理,战略与战术的兼顾,企业文化的构建等等,都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是一点点地推动。根本就不存在是否是休息日,你需要24小时不停地思考,思考,再思考,而且这种思考还得及时转化成执行力,这就是做实业的一个状态。
倒退15年,我会选择其他行业,现在不改行
从净水产业的阑珊起步到现在的众声喧哗,庞亚辉从没离开过,一做就是15年,并且深深沉浸其中,服务多家净水企业,从建言献策到实际操盘,长期的专注与研究,从理论到实践,庞亚辉将所学所见都融入到了几本巨著中。从企业危机管理专著《考验:危机管理定乾坤》到《赚钱是硬道理:净水经销商致胜攻略》,从水处理行业的第一份报告《2007-2008中国终端水处理产品实战咨询研究报告》、《2008中国建筑与小区节水市场状况调研报告》、《2011中国终端净水行业实战咨询研究分析报告》到终端水处理行业唯一专业企业内训培训课程《中国终端净水行业解构与营销提升实战兵法》,庞亚辉的收获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。
当然,15年的持之以恒,庞亚辉会也有叫苦叫累的时候,甚至也在感叹,如果倒退15年,我会选择退出净水产业。但正因为之前付出的太多,太过辛苦,就更舍不得放弃,对净水也更加坚守。
Q:做净水累不累?你身边的朋友,有抱怨甚至离开净水的吗?是什么敦促你一直坚守净水?
A:前几天在上海举办的“双净论坛”,我主持了一个分论坛,并提出了一个假设,如果时光倒流5年、10年或者15年的话,现场嘉宾从头选择,还会不会再选择净水行业,得到的答案基本如我所料,绝大部分都不会再选择做净水,这说明做净水确实很累。我与净水结缘也有15年了,如果倒退15年,站在过去那个节点上让我重新选择,也许我也不会再选择净水,因为前期走过来确实有太多艰辛!
但现在如果让大家选择的话,全部都选择会继续做净水,因为近几年净水产业明显在提速,大家盼来了希望。
周围做净水的,确实有“洗脚上岸”的,但比较少。净水行业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,凡是进来的,很少愿意再出去,大家对行业未来的信心很足,大都会坚守着不愿意出去。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凡购买和使用净水机的用户,除非产品质量出现问题,你几乎看不到主动退机或者会有人跟你说装净水机没用的。这就是行业的魅力所在吧。
确实,净水行业是一个为民众谋福祉的行业,是一个惠及大众健康的行业,多数人都是抱着善心、善念在从事着净水行业。这也是我坚守净水的原因吧!
Q:在净水产业15年的沉淀的确很难得,净水产业的现状离你心里预期差距有多大?你的设想是,现在的净水应该有个怎样的发展状态才是良性的?
A:距离我的心理预期差异还比较大。不过近几年的发展,也确实很快,这也许是对前期的一个弥补吧。现在的净水发展还谈不上良性,处在各种技术流派、各种概念、各类观点混杂的阶段,行业还处在进入期,上规模的企业与杂牌、手工作坊类的企业并存,各种利益诉求也交织在一起,所以我叫做“众声喧哗”的阶段。个人判断,这样的阶段还会存在较长的时间,这也是任何一个产业必经的阶段,核心是别人乱、环境乱,但自己不能乱,自己在哪儿,要去哪儿,得有独立的判断和实施的路径。
Q:如果你有个让你改行发展的机会,你愿意吗?
A:现在改行不会,如果倒退15年,我也许会选择其他行业。
财富和幸福,遵从本心
人来人往,熙熙攘攘,有人为着财富和荣耀而选择了另攀高枝,有人为着一份信念和原则,宁愿守着这份恬淡和清贫,至于幸福与否,则各有论断。对庞亚辉来说,财富够用就行,幸福更是遵从本心。在净水的千人大会上高谈阔论是幸福,在“中净联”中娓娓道来也是幸福,在为水丽员工部署工作,分析行情是幸福,在来往安徽、上海两地,亲情、事业兼顾的风雨兼程也是幸福。
Q:每个人的身边总有些朋友和贵人,在你创业的这些年,你遇到过哪些贵人,他们分别在哪些方面帮助过你?他们如何评价你?有人给过你更好的建议吗?
A:我觉得我Z大的庆幸是周围有非常多的“靠谱”的朋友,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,或远或近,但都能够给予我很好的信念、理念支撑或帮助。都毕业多年了,学生时代甚至初中时代的同学也依然保持着很好的关系,平时不骚扰,但一旦聚到一起,都是很铁很互信的那种。职场中也一样。无论是初入职场,还是在不同的职位上,都有一些领导或者同事在无偿地帮扶和支持着我,这可能也是源于我的真诚的原因吧,当人与人相处得不需要设防的时候,其他也就好交流了。
比如在我收购水丽净水公司进行人生再次转型的时候,周围很多朋友给予了支持,本来想拉做风投的朋友同步进来,这位朋友说,“目前盘子不大,需要资金先周转给你无偿使用,将来做到一定体量时我再进来,否则现在跟你谈股权,觉得你会很亏。”再比如现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的老师和老同事,也都分别给我泼墨赐宝“敬天爱人”、“以客为尊”,时时在鞭策和警醒着我,如何与环境相生,如何对待“衣食父母”。另外,在转型的过程中,艾波特股份公司胡维杰董事长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。贵人,就是能够互信、能够给予你帮扶的人。无论这种帮扶是大是小。
Q:你是如何评价自己的?你也有过偶像吗?
A:自己一直很清楚自己,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,大学毕业后只身闯江湖,没有关系、没有资源、没有背景,每走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,容不得闪失。
个人还是喜欢安静,有时间看看书,偶尔会三五好友聚聚,海阔天空聊聊,一起吹吹牛。
严格意义上的偶像很难说,我不怎么追星,但也不落伍。还是欣赏邓小平吧,在大变革中几落几起,而且能力挽狂澜开启改革开放这艘巨轮,需要很大的智慧和毅力。
Q:职场内外,你有自己严格的界线吗?处在职场中,你是个怎样的人?职场外,你希望自己是个怎样的人?做到了吗?
A:无论是在做职业经理人阶段,还是自己创业阶段,我都为自己设立有严格的职业底限,那就是职业操守必须坚守,那就是“以客为尊、就事论事、尽力互助、决不欺骗”,也因此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和师长,即便离开了某个单位,大家还能够惺惺相惜、保持较好关系的原因吧。
我希望的是,工作上的事与生活上的事严格区分,工作是工作,生活是生活,前者我做到了,即没有让生活影响工作,而且完全区隔,但后者几乎谈不上“生活”,生活的时间被工作挤占了。
职场外,我希望自己可以随时安排休假,不受工作牵制,但目前还做不到。只能是承诺每年会带家人出国旅行几天,短暂把工作放下。
平时,喜欢帮家里打扫卫生、整理物品。这个习惯也延伸到了工作上,我们水丽公司不请阿姨保洁的,办公场所环境卫生,都是自己干,每周一次集体大扫除,包括我在内,在家的员工都参与,倒不是为了省钱,坐在办公室也需要运动运动,同时增强集体参与感和员工互动性,对构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也很有帮助。
Q:你如何看待财富和幸福?
A:财富永远没有多的时候,但要保持相对的财务自由还是必须的。有时候,财富是你努力付出之后的一种馈赠。
幸福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觉,而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,也不是做给别人看。家庭中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,能经常享受女儿踩踩背就是很幸福。爱人不时的提醒和关爱,也很幸福。
当在工作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提升取得小成绩,也是幸福,当看到员工收入一年比一年高,个体也获得成长,也很幸福。当客户打电话或发微信告知,今天又出了什么货,也很幸福。
(用良芯造好水,CILLY水丽智能净水机,点滴纯净用爱过滤。本文转载自《家电市场》主编谈实老师对庞亚辉先生的专访,略有删减。)